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反射性,且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光反射性之下降亦極小的新穎之反射材。該反射材之特徵在於: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微粉狀填充劑及抗氧化劑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該抗氧化劑含有特定結構之酚系抗氧化劑(A),且該微粉狀填充劑之平均粒徑為0.15~0.50μm,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
公开号:TW201300232A
申请号:TW100137640
申请日:2011-10-18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Taketoshi Tsutsumi;Masahiko Kawano;Daiki Nozawa;Jun Takagi
申请人:Mitsubishi Plastics Inc;
IPC主号:G02B5-00
专利说明:
反射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尤其可適合用作液晶顯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看板等之構成構件之反射材。
於以液晶顯示器為首之照明器具或照明看板等眾多領域中,可使用反射材。最近,尤其是於液晶顯示器之領域中,裝置之大型化及顯示性能之高度化係取得發展,要求有對液晶供給儘可能多的光而提高背光單元之性能,因此對於反射材,係要求有更優異之光反射性(亦簡稱為「反射性」)。
習知,作為反射材,例如已知有使用白色聚酯膜之液晶顯示器用反射膜(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於使用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作為反射材之材料之情形時,由於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之分子鏈中所包含之芳香環吸收紫外線,故而存在因自液晶顯示裝置等之光源發出之紫外線而導致膜劣化、黃變,反射膜之光反射性下降之問題。
針對此,亦已知藉由使於聚丙烯樹脂中添加填充劑所形成之膜延伸而於膜內形成細微之空隙,從而產生光散射反射者(參照專利文獻2及3),使用此種聚烯烴系樹脂之反射膜係由紫外線所導致的膜之劣化或黃變之問題較少。
然而,聚烯烴系樹脂存在對於熱之機械物性下降等問題,故而例如為了防止因加工時之熱及使用時之熱及氧之作用而導致劣化且機械物性下降之情況,亦提出有:含有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及磷系化合物而成之聚烯烴組成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或於聚丙烯樹脂中調配液體石蠟、酚系抗氧化劑、有機磷系抗氧化劑而成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等。
另一方面,已知即便為使用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之反射膜,亦受到來自光源之熱之影響而使形成於光反射膜上之塗佈層之交聯劑熱氧化,從而因變色導致光反射性能降低之情況,針對此種問題,已進行添加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等而提高熱安定性之嘗試(參照專利文獻6)。
除此以外,本發明者等人亦提出有一種反射膜,其係由調配脂肪族聚酯系樹脂(A)、丙烯酸系樹脂(B)、微粉狀填充劑(C)、抗氧化劑(D)而成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且作為該抗氧化劑(D),係使用磷系抗氧化劑、內酯系抗氧化劑或酚系抗氧化劑(參照專利文獻7)。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4-2395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06-29895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5-031653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3082333號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09-25582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6-163378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7-199650號公報
於上述專利文獻5、6中,僅揭示有可改善聚烯烴系樹脂成形體之一般的熱特性之情況,對於與反射材用途之關係未作任何揭示,結果於反射材用途中,係使用如於專利文獻6或7中所揭示之各種抗氧化劑。
然而,對於經時性之光反射性能之下降,該等依然未必能夠滿足,而有改善之空間。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反射性,且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光反射性之下降亦極小的新穎之反射材。
本發明者等人再次關注於反射材中所添加之抗氧化劑,並進行努力研究,結果意外地發現,可根據抗氧化劑之種類而抑制高溫條件下之特定波長區域的反射率下降。即,發現具有特定結構之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可抑制高溫條件下之波長430 nm~460 nm之反射率下降。
並且,根據該見解發現,可藉由於在與上述特定波長區域重複之區域內光散射性較高之反射材中添加此種抗氧化劑而顯著抑制反射率下降,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反射材之特徵在於: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及以下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且至少沿單軸方向延伸而成。[化1]
(其中,於通式(1)及(2)中,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R3表示有機殘基)。
根據本發明之反射材,其含有特定結構之抗氧化劑與具有特定平均粒徑及特定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藉此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亦可使光反射性之下降極小。因此,本發明之反射材可適合用作液晶顯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看板等之反射材。
於本發明中,作為反射材可採用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膜狀或片狀等之任一種。再者,通常所謂「膜」,係指厚度相較於長度及寬度而言極小且任意地限定最大厚度之薄且平坦之製品,通常為以輥形供給者(日本工業標準JISK6900);通常所謂「片材」,於JIS中之定義上係指薄且通常其厚度相較於長度及寬度而言較小之平坦之製品。然而,片材與膜之邊界並不確定,於本發明中並無語言上區分兩者之必要,因此於本發明中,於稱為「膜」之情形時亦包括「片材」,於稱為「片材」之情形時亦包括「膜」。
又,於本發明中,於表現為「X~Y」(X、Y為任意之數字)之情形時,只要無特別規定,則包含「X以上且Y以下」之意,並且包含「較佳為大於X」及「較佳為小於Y」之意。
本發明之反射材係含有特定結構之抗氧化劑、與具有特定平均粒徑及特定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因此存在具有優異之反射性,且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光反射性之下降亦極小之優點。<反射材>
作為本發明之反射材,只要為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及以下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且至少沿單軸方向延伸而成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使用特定結構之酚系抗氧化劑(A)與具有特定之平均粒徑及平均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作為反射材之構成材料,藉此可具有優異之反射性,且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亦可使光反射性之下降極小。 [化2]
(其中,於通式(1)及(2)中,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R3表示有機殘基)。
圖1係表示實施例1之反射材於加速試驗前後在波長420~600 nm之反射率之圖,根據該圖可知,於使用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之情形時,波長430~460 nm之反射率明顯提高。其原因在於:具備此種平均粒徑及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於與波長430~460 nm重複之範圍內光散射性較高。
更詳細而言,藉由延伸而使微粉狀填充劑成為核並形成空隙,從而於與波長430~460 nm重複之範圍內尤其是光散射性變高。
另一方面,圖2係表示比較例1之反射材,即,使用不具有本發明之特定結構之酚系抗氧化劑時之加速試驗前後在波長420~600 nm的反射率之圖,根據該圖可知,於使用不具有本發明之特定結構之酚系抗氧化劑時,波長430~460 nm之反射率明顯下降。
根據此種結果,本發明之反射材含有特定結構之抗氧化劑與具有特定平均粒徑及特定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藉此即便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亦可使光反射性之下降極小。
再者,圖3係表示使用不在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範圍內之微粉狀填充劑(平均粒徑超過0.50 μm之微粉狀填充劑)之反射材的波長420~600 nm之反射率之圖,根據該圖可知,在波長430~460 nm之反射率與在其他波長區域之反射率大致相同。
因此,本發明之反射材可藉由使用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而發揮特別優異之效果。 (酚系抗氧化劑(A))
本發明之反射材需要至少含有以下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
[化3]
(其中,於通式(1)及(2)中,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R3表示有機殘基)。
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具體而言,可舉出氫原子、甲基及乙基等。
又,R3表示有機殘基,具體而言,可舉出具備下述者之結構等:具有羧酸酯或磷酸酯結構之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烷基;苄基、甲苯基等芳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烷氧基;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等烷胺基;及硫醇基、硫醚基等硫基。
上述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係具有羥基之相鄰位置經第三丁基與甲基取代之骨架者,且藉由具有該骨架而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亦可抑制反射材之光反射性下降。
作為上述通式(1)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A-1),例如可舉出: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例如,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AO-80」者、或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Sumilizer-GA-80」者等)、伸乙基雙(氧伸乙基)雙[3-(5-第三丁基-羥基-間甲苯基)丙酸酯](例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IRGANOX245」者)、三伸乙基甘醇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例如,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AO-70」者)等。
上述通式(2)所示之化合物係具有於羥基之相鄰位置上無甲基,且相對於羥基之對位經有機殘基取代之骨架者,因立體障礙較少而可迅速補充自由基,因此可抑制反射材之光反射性下降。
作為上述通式(2)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A-2),可舉出: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例如,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AO-30」者)、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酚(例如,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AO-40」者)及4,4'-硫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酚(例如,大內新興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NOCRAC300」者及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Sumilizer-WX-R」者)等。
作為抗氧化劑,除上述通式(1)或(2)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A)以外,更佳為併用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及/或硫系抗氧化劑。藉由併用上述通式(1)或(2)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A)與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及/或硫系抗氧化劑,可獲得更優異之效果。
作為上述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可舉出:二硬脂酯-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 PEP-8」者)、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 PEP-36」者)及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正十八烷氧基羰基乙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
作為上述硫系抗氧化劑,可舉出:3,3'-硫基二丙酸二(十四烷基)酯(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Sumilizer-TPM」者)、雙[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2,2-雙[[3-(十二烷基硫基)-1-側氧基丙基氧基]甲基]-1,3-丙二酯(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Sumilizer-TP-D」者或ADEKA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AdekastabAO-412S」者等)、3,3'-硫基二丙酸二(十八烷基)酯(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名為「Sumilizer-TPS」者)等。 (微粉狀填充劑)
本發明之反射材除含有上述酚系抗氧化劑(A)以外,亦需要至少含有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藉由使用具有上述範圍之平均粒徑及平均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而於利用延伸處理所獲得的反射材之內部產生特定之細微氣泡,藉此可提高在特定波長(430~460 nm)之反射率。
再者,微粉狀填充劑之平均粒徑及縱橫比可依據下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而求出。
作為上述微粉狀填充劑,只要為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者,則其種類無限制,例如可舉出: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鋇、硫酸鎂、硫酸鋇、硫酸鈣、氧化鋅、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鋁、氫氧化鋁、羥磷灰石、二氧化矽、雲母、滑石、高嶺土、黏土、玻璃粉、石棉粉、沸石、矽酸白土、聚合物顆粒、聚合物中空粒子等。該等可使用任意一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再者,藉由含有微粉狀填充劑,可基於由折射率差所造成之折射散射而獲得光反射性,除此以外亦可基於由與微粉狀填充劑之周圍所形成之空洞的折射率差所造成之折射散射而獲得光反射性,進而亦可基於由微粉狀填充劑之周圍形成之空洞與微粉狀填充劑的折射率差所造成之折射散射等而獲得光反射性。因此,於微粉狀填充劑中,更佳為折射率為1.6以上者,氧化鈦與其他微粉狀填充劑相比,折射率明顯較高,且可使其與基礎樹脂之折射率差明顯增大,因此與使用其他填充劑之情形相比,可以較少之調配量獲得優異之反射性。進而,藉由使用氧化鈦,而即便使反射材之厚度變薄亦可獲得較高光反射性。因該等理由,故最佳為氧化鈦。
再者,本發明之反射材只要含有具有特定之平均粒徑及特定之平均縱橫比的微粉狀填充劑即可,且不阻礙不在該範圍內之微粉狀填充劑之添加。
又,為提高無機質微粉體對樹脂之分散性,亦可使用利用矽系化合物、多元醇系化合物、胺系化合物、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對微粉狀填充劑之表面實施表面處理者。
又,作為上述微粉狀填充劑之量(於亦添加不具有特定之平均粒徑及特定之平均縱橫比的微粉狀填充劑之情形時,表示含有其之合計之微粉狀填充劑量),若考慮到反射材之光反射性、機械強度、生產性等,則相對於樹脂組成物整體之質量,較佳為10~80質量%,進而較佳為20~70質量%。若微粉狀填充劑之含量為20質量%以上,則可充分確保基礎樹脂與微粉狀填充劑之界面之面積,且可對反射材賦予高反射性。若微粉狀填充劑之含量為70質量%以下,則可對反射材確保必要之機械強度。 (熱塑性樹脂)
作為本發明之反射材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氟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二烯系樹脂等,其中就反射性能之觀點而言,可舉出聚烯烴系樹脂作為較佳之例,作為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舉出:自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等聚丙烯樹脂,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樹脂,乙烯-環狀烯烴共聚物等環烯烴系樹脂,乙烯-丙烯橡膠(EPR,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乙烯-丙烯-二烯三聚物(EPDM,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rubber)等烯烴系彈性體中選擇之至少1種聚烯烴樹脂。該等之中,就機械性質、柔軟性等而言,較佳為聚丙烯樹脂或聚乙烯樹脂,最佳為聚丙烯。 (調配比例)
作為熱塑性樹脂、微粉狀填充劑及酚系抗氧化劑(A)之調配比例,係相對於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含有微粉狀填充劑12~400重量份、酚系抗氧化劑(A)0.01~2重量份,又,更佳為含有微粉狀填充劑26~233重量份、酚系抗氧化劑(A)0.05~1重量份。 (其他成分)
除上述以外,亦可含有其他樹脂(稱為「其他成分樹脂」),又,亦可含有光安定劑、熱安定劑、分散劑、紫外線吸收劑、螢光增白劑、相溶劑、潤滑劑及其他添加劑。 (反射材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發明之反射材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之方法。以下,舉出一例對反射材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下述製造方法。
首先,製作於熱塑性樹脂中視需要調配微粉狀填充劑、酚系抗氧化劑(A)及其他添加劑等而成之樹脂組成物。
具體而言(以下,將使用烯烴系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之情形作為一例進行說明),於烯烴系樹脂中添加微粉狀填充劑、酚系抗氧化劑(A)及其他添加劑等,利用帶型攪拌機、滾筒、亨舍爾混合機等進行混合後,使用班伯裏混合機、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等於樹脂之熔點以上之溫度(例如190℃~270℃)進行混練,藉此可獲得樹脂組成物。
或者,利用不同之給料器等添加既定量之烯烴系樹脂、微粉狀填充劑、酚系抗氧化劑(A)及其他添加劑,藉此可獲得樹脂組成物。又,亦可預先製作於烯烴系樹脂中以高濃度調配微粉狀填充劑、酚系抗氧化劑(A)及其他添加劑等而成之所謂母料,將該母料與烯烴系樹脂混合而製成所需之濃度的樹脂組成物。
繼而,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樹脂組成物乾燥後,供給於擠出機,分別加熱至既定之溫度以上而使其熔融。
考慮到分解會導致分子量下降之情況等而必須設定擠出溫度等條件,例如於烯烴系樹脂之情形時,樹脂組成物之擠出溫度較佳為190~270℃。
其後,使熔融之樹脂組成物於T字模中合流並自T字模之槽口狀之吐出口擠出,於冷卻輥上密接固化而形成澆鑄片。
使所得之澆鑄片至少沿著單軸方向延伸(具體而言,較佳為至少沿著單軸方向延伸1.1倍以上)。藉由延伸,可使樹脂層內部之烯烴系樹脂與微粉狀填充劑之界面剝離而形成空隙,並且可進行片材之白化而提高膜之光反射性(尤其是在波長430~460 nm之反射率)。進而,尤佳為使澆鑄片沿著雙軸方向延伸。若僅進行單軸延伸,則所形成之空隙僅成為沿一方向延伸之纖維狀形態,而藉由進行雙軸延伸,該空隙係成為沿縱橫兩方向延伸者,成為圓盤狀形態。
即,藉由進行雙軸延伸,可增大樹脂層內部之烯烴系樹脂與微粉狀填充劑之界面的剝離面積,進一步進行片材之白化,其結果可進而提高膜之光反射性。又,若進行雙軸延伸,則膜之收縮方向之異向性減少,因此可提高膜之耐熱性,且亦可增加膜之機械強度。
延伸澆鑄片時之延伸溫度較佳為樹脂層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
若延伸溫度為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則於延伸時膜不會斷裂且可安定地進行延伸。
雙軸延伸之延伸順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雙軸同時延伸,亦可逐次延伸。使用延伸設備,於進行熔融製膜後,可藉由輥延伸而沿機器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延伸後,藉由拉幅延伸而沿橫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延伸,亦可藉由管式延伸等而進行雙軸延伸。雙軸延伸之情形時之延伸倍率,以面積倍率計,較佳為延伸6倍以上。有時可藉由將面積倍率延伸6倍以上而使反射膜整體之空隙率達到40%以上。
為了於延伸後對反射膜賦予尺寸安定性(空隙之形態安定性),較佳為進行熱固定。用以使膜熱固定之處理溫度較佳為110~170℃。熱固定所需之處理時間較佳為1秒鐘~3分鐘。又,對於延伸設備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進行拉幅延伸,其可於延伸後進行熱固定處理。 <積層構成>
本發明之反射材亦可成為於樹脂層A之至少一面側上積層有支撐層B且至少沿單軸方向延伸之構成,上述樹脂層A係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及以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上述支撐層B係由將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苯乙烯系樹脂中之任意1種以上作為主成分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藉由成為此種構成,而具有防止由熱引起之捲曲、防止亮斑及提高加工時之操作性等之優點。
又,作為其他積層構成,例如可舉出於樹脂層(A)之兩面上設置有支撐層(B)之3層之積層構成。進而,除樹脂層(A)及支撐層(B)以外,亦可具備其他層,亦可於樹脂層(A)及支撐層(B)之各層間介隔有其他層。例如,亦可於樹脂層(A)、支撐層(B)間介隔有接著層。
作為積層構成之反射材之製造方法,例如有將樹脂層(A)之熔融原料與支撐層(B)之熔融原料共擠出並成型後,將所獲得之成形品沿至少一個方向延伸而獲得積層體之方法。又,於利用此種共擠出法之情形時,當採用烯烴系樹脂作為樹脂層(A)時,考慮到與樹脂層(A)之密接性,上述支撐層(B)亦尤佳為使用烯烴系樹脂。再者,亦可於支撐層(B)中添加微粉狀填充劑。
進而,亦可採用:於預先將樹脂層(A)之熔融原料擠出並成型後,預先準備至少沿一個方向延伸之樹脂層(A)與支撐層(B),且使用通常之接著劑之乾式層壓、使用具有熱密封性之熔融樹脂之擠出層壓、於樹脂層(A)及支撐層(B)上設置黏著層且利用夾輥等進行壓著而使其感壓接著之方法等。再者,支撐層(B)亦可預先沿至少一個方向延伸。又,於此種製造方法中,作為支撐層(B),考慮到耐熱性、硬度,較佳為使用烯烴系樹脂(其中,環狀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苯乙烯。再者,亦可於支撐層(B)中添加微粉狀填充劑。 (厚度)
作為本發明之反射材之層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0 μm~1500 μm,尤其是若考慮到實用面之操作性,則較佳為於50 μm~1000 μm左右之範圍內。
例如,作為液晶顯示器用途之反射材,厚度較佳為50μm~700μm,例如作為照明器具、照明看板用途之反射材,厚度較佳為100μm~1000μm。
又,於積層構成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各層之合計厚度比設為樹脂層(A):支撐層(B)=1:5~10:1之範圍,更佳為設為1:4~8:1之範圍。 (反射率)
對於波長420 nm~600 nm之光,本發明之反射材之至少一面之平均反射率較佳為97%以上。若為具有此種反射性能者,則作為反射材係顯示良好之反射特性,且安裝有此種反射材之液晶顯示器等可實現其畫面足夠明亮。
又,於溫度85℃進行1000小時之熱處理前後之波長430~460 nm的平均反射率之下降(反射率差)較佳為0.7%以下,更佳為0.3%以下。 (空隙率)
本發明之反射材亦可於內部具有空隙,其空隙率較佳為10%以上且90%以下,尤佳為20%以上且80%以下。藉由設置此種範圍之空隙而充分地進行反射材之白化,因此可達成較高之光反射性,又,不會因反射材之機械強度下降而斷裂。進而,於積層構成中,更佳為僅於樹脂層(A)上具有上述範圍內之空隙。藉由僅於樹脂層(A)上形成此種範圍之空隙,與於支撐層(B)上存在空隙之膜相比,不會有膜之機械強度下降等之疑虞。再者,於反射材之內部延伸而含有空洞之情形時之空隙率可代入下述式而求出。
空隙率(%)={(延伸前之膜之密度-延伸後之膜之密度)/延伸前之膜之密度}×100 <用途>
根據於高溫條件下之長期使用中波長430~460 nm之平均反射率之下降極低的性質,本發明之反射材係有用於作為液晶顯示器等液晶顯示裝置、照明器具、照明看板等所使用之反射構件。
其原因在於:該用途中所使用之光源,例如冷陰極螢光燈(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或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係於波長430~460 nm之光量較大。即,該波長區域中之反射率下降較少,係可抑制亮度下降。再者,通常液晶顯示器係由液晶面板、偏光反射片、擴散片、導光板、反射片、光源、光源反射器等所構成。本發明之反射材亦可用於發揮使來自光源之光效率良好地向液晶面板或導光板入射之作用的反射片,亦可用於具有使來自配置於邊緣部之光源之照射光聚集並入射至導光板之作用的光源反射器。
以下示出實施例,以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於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應用。再者,實施例所示之測定值及評估係依以下所示之方式進行。此處,將膜之拉取(移動)方向表示為MD,將其正交方向表示為TD。 <測定及評估方法> (恆溫加速試驗)
使用85℃之熱風乾燥機進行加速試驗。對投入乾燥機前與投入1000小時後之黃色度及光反射率進行測定。 (黃變度(△YI))
利用分光測色計(「SC-T」,SUGA試驗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本體附屬之白色校正標準板為基準進行除正反光以外之測定(d/8)而獲得黃色度(YI)。△YI係根據下式而算出。
△YI={YI(加速試驗後)-YI(加速試驗前)} (平均反射率(%))
於分光光度計(「U-3900H」,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安裝積分球,於波長420 nm~600 nm之範圍內以0.5 nm之間隔測定將氧化鋁白板設為100%時之反射率。計算所得之測定值之平均值,將該值設為平均反射率。根據所得之測定值而算出波長430~460 nm之平均反射率。 (微粉狀填充劑之平均粒徑)
利用X射線穿透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SediGraph5100 Micromeritics公司製造)進行測定,求出所獲得之累計體積分率50%之粒徑作為平均粒徑(D50)。 (微粉狀填充劑之縱橫比)
縱橫比可於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微粉狀填充劑而決定微粉狀填充劑之長軸徑、短軸徑後,藉由計算而獲得。再者,針對30個微粉狀填充劑之粒子算出縱橫比,將其平均值設為平均縱橫比。 (縱橫比=長軸徑/短軸徑) [實施例1]
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通式(1)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0.2之質量比例混合後,添加與聚丙烯樹脂相同質量之氧化鈦(商品名「KRONOS2230」,KRONOS公司製造,平均粒徑:0.37 μm,平均縱橫比:2.1),使用於270℃加熱之雙軸擠出機使其顆粒化。
將上述所製作之顆粒供給於加熱至200℃之擠出機中,擠出成片狀並進行冷卻固化而形成單層片。繼而,將所得之片材於溫度130℃沿MD進行2倍輥延伸後,進而於130℃沿TD進行3倍拉幅延伸,藉此進行雙軸延伸,而獲得厚度185 μm之反射膜。最後,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恆溫加速試驗前後之黃色度、反射率評估。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通式(1)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1:0.1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實施例3]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通式(1)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硫系抗氧化劑(商品名「SUMILIZERTPM」,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實施例4]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通式(2)所示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3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實施例5]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與通式(1)所示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實施例6]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與通式(2)所示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3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實施例7]
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通式(1)所示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0.2之質量比例混合後,添加與聚丙烯樹脂相同質量之氧化鈦(商品名「KRONOS 2230」,KRONOS公司製造),使用於270℃加熱之雙軸擠出機進行顆粒化而製成樹脂組成物A。
將環狀烯烴系樹脂A(商品名「ZEONOR 1430R」,日本Zeon Corporation製造)、環狀烯烴系樹脂B(商品名「ZEONOR 1060R」,日本Zeon Corporation製造)、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EA9」,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以50:25:25之質量比例混合後,使用加熱至230℃之雙軸擠出機進行顆粒化而製成樹脂組成物B。
將樹脂組成物A、B分別供給於加熱至200℃、230℃之擠出機A及B中,在各擠出機中於200℃及230℃進行熔融混練後,使其於2種3層用之T字模中合流,以成為樹脂層B/樹脂層A/樹脂層B之3層構成之方式擠出成片狀,並進行冷卻固化而形成積層片。
於溫度130℃將所得之積層片沿MD進行2倍輥延伸後,進而於130℃沿TD進行3倍拉幅延伸,藉此進行雙軸延伸,而獲得厚度225 μm(樹脂層A:185 μm,樹脂層B:20 μm,積層比B:A:B=1:9.25:1,合計厚度比B:A=1:4.625)之反射膜。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恆溫加速試驗前後之黃色度、反射率評估。 (比較例1)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受阻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Irganox1010」,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與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IRGAFOS 168」,BASF Japan株式會公司製造)之1:1混合物(商品名「IRGANOX B225」,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4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比較例2)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受阻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Irganox1010」、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商品名「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比較例3)
於實施例1中,將聚丙烯樹脂(商品名「NOVATECPP FY6HA」、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製造)之顆粒與受阻型酚系抗氧化劑(商品名「Irganox1010」、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100:0.2之質量比例混合,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使反射膜成膜並對所得之反射膜進行評估。
根據表1可知,實施例1~7之反射材即便於80℃進行1000小時之熱處理後,430~460 nm之反射率下降亦為0.3%以下,且即便於高溫條件下長時間使用,亦維持優異之光反射性。
另一方面,可知比較例1~3之反射材於熱處理後之430~460 nm之反射率下降為0.8%以上,且於高溫、長時間使用中較實施例1~7之反射材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其性質,本發明之反射材可適用於液晶顯示器等液晶顯示裝置、照明器具、照明看板等用途。
圖1係表示實施例1之反射材於加速試驗前後在波長420~600 nm之反射率之圖。
圖2係表示比較例1之反射材於加速試驗前後在波長420~600 nm之反射率之圖。
圖3係表示不含具有特定平均粒徑及特定縱橫比之微粉狀填充劑之反射材在波長420~600 nm的反射率之圖。
权利要求:
Claims (6)
[1] 一種反射材,其特徵在於: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及以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且至少沿單軸方向延伸而成;[化1] (其中,於通式(1)及(2)中,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R3表示有機殘基)。
[2] 一種反射材,其特徵在於:具有於樹脂層A之至少一面側上積層有支撐層B之構成,且至少沿單軸方向延伸而成,上述樹脂層A係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平均粒徑為0.15~0.50 μm且平均縱橫比為3以下之微粉狀填充劑、及以下之通式(1)或(2)所示之任意1種以上之酚系抗氧化劑(A)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上述支撐層B係由將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苯乙烯系樹脂中之任意1種以上作為主成分的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其中,於通式(1)及(2)中,R1及R2表示氫原子、或亦可具有碳數1~18之分支鏈或直鏈之取代基之任意烴基,R3表示有機殘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反射材,其含有上述酚系抗氧化劑(A)與季戊四醇型磷系抗氧化劑(B)及/或硫系抗氧化劑(C)之複合抗氧化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反射材,其中,上述熱塑性樹脂為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及苯乙烯系樹脂中之任意一種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反射材,其中,於溫度85℃進行1000小時熱處理前後之波長430~460 nm之平均反射率的下降為0.3%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反射材,其係用作液晶顯示器、照明器具或照明看板之構成構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06303B|2015-11-01|反射膜
JP2006124600A|2006-05-18|光高反射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37041B|2014-05-11|An aliphatic polyester film
AU2006249391A1|2006-11-30|Light diffusing films,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using the same
JP5048948B2|2012-10-17|ガラス繊維強化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TWI483847B|2015-05-11|反射材
WO2006054505A1|2006-05-26|反射フィルム及び反射板
JP5805951B2|2015-11-10|反射材
JP2010085585A|2010-04-15|反射フィルム
TW201333105A|2013-08-16|具有導光性能之樹脂組成物、以及由其所構成之導光成形品與面光源體
JP5959580B2|2016-08-02|改良された特性を有する多層光学フィルム構造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KR101455542B1|2014-10-27|반사재
JP2006124416A|2006-05-18|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22480A|2010-10-07|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1237572A|2011-11-24|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反射フィルム
JP2007138024A|2007-06-07|光拡散性に優れ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拡散板
JP2006220820A|2006-08-24|光反射性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83309A|2006-03-30|光拡散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拡散板
JP2015230351A|2015-12-21|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JP2007238800A|2007-09-20|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6195453A|2006-07-27|光反射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4914562B2|2012-04-11|光反射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2013083792A|2013-05-09|反射材
TW201643476A|2016-12-16|反射膜及具備其之液晶顯示裝置、照明裝置、裝飾用物品
JP2012096494A|2012-05-24|反射材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WO2012053341A1|2014-02-24|
JP5531107B2|2014-06-25|
TWI483847B|2015-05-11|
WO2012053341A1|2012-04-26|
KR20150043530A|2015-04-22|
CN103080785B|2015-05-13|
CN103080785A|2013-05-01|
KR20130092585A|2013-08-20|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3082333B2|1991-09-03|2000-08-28|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安定化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EP1424571A4|2001-08-06|2008-10-29|Yupo Corp|LIGHT REFLECTOR|
JP4263882B2|2001-08-06|2009-05-13|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光反射体|
JP5023471B2|2004-11-15|2012-09-12|東レ株式会社|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0191113A|2009-02-17|2010-09-02|Fujifilm Corp|反射シート|
JP5460078B2|2009-03-04|2014-04-02|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JP6296325B2|2013-07-17|2018-03-20|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露光装置|
CN105322433B|2014-05-28|2020-02-04|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波长转换装置及其相关发光装置|
CN105754241B|2016-03-31|2017-12-22|中山市华洋塑胶颜料有限公司|聚苯乙烯反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646900A4|2017-06-30|2020-07-01|FUJIFILM Corporation|ENDOSCOPE FLEXIBLE TUBE, ENDOSCOPE-LIKE MEDICAL DEVICE,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OF ENDOSCOPE FLEXIBLE TUBE SUBSTRATE, AND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OF ENDOSCOPE FLEXIBLE TUBE SUBSTRATE|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0234568||2010-10-19||
[返回顶部]